新学期,见字如面丨常州工学院党委书记汤正华:看清、廓清、理清、认清

发布者:新闻中心发布时间:2025-09-08浏览次数:13

亲爱的同学们:

九月鎏金,万里启航。在这洋溢着收获与希望的美好季节,我们满怀欣喜地迎来了来自全国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200余名新同学。

同学们,从跨过校门的那一刻起,“常工人”这个身份,将正式成为你们人生履历中的重要印记,常州工学院将是你们新的“成长沃土”。这片“沃土”历经47年的发展,在一代代常工人筚路蓝缕、接续奋斗的征程中,实现了一次次突破与跨越,近年来学校事业发展更是取得了一系列可以载入校史的标志性成绩,特别是在2024年获批成为硕士授予单位,首届硕士研究生与大家一起入学报到,学校办学层次实现了新跨越;也是在2024年,辽河路校区二期正式投用,伴随着校园环境的逐步优化,学校办学条件实现了新提升;学校连续三年获得高校高质量综合考核“第一等次”。现在,呈现在大家面前的常州工学院是一所功能齐全、条件优越的现代化大学,是一所定位准确、蓬勃发展的应用型大学,是一所师生热爱、社会公认的地方性大学。

今天,对大家而言是个特别的“分界点”:过去,你们为“考上大学”全力以赴;现在,在常州工学院这个新的广阔的舞台上“收获什么”“成为什么样的人”将成为更重要的课题。借着今天开学典礼上好“第一课”的机会,我以四个“弄清楚”为主题与同学们交流四个方面问题,希望大家走得更稳、更实、更精彩。

第一个“弄清楚”,是要“看清大势”,在强国建设中开拓创新。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而中国正沿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道路阔步前行,以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支撑教育强国建设的奋进号角,为青年大学生全面成长奏响了时代的序曲。

对同学们而言,当前的时代既是“最好的时代”,同样也是“极具挑战的时代”。大家要坚定理想信念,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决抵制各种错误思想和不良风气,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文明健康的生活情趣。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加速推进,党和国家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比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为你们提供了“家门口的机遇”。同时,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纵深推进,对如何培养高素质的大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好课本知识”已远远不够,“解决真问题、突破旧边界”才能承担起时代赋予的使命。近三年,学校有1800余名学生参与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授权专利390余件,发表学术论文近400篇。这些成果不是“学霸的专属”,而是广大学生在“学中创、创中学”的收获。

希望同学们以时代为坐标,把个人发展融入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既要走出课堂,去触摸真实的世界、读懂时代的中国,也要打开视野,去眺望更广阔的未来图景,在解决真问题的过程中提升创新与创造能力。

第二个“弄清楚”,是要“廓清思维”,在转变认知中拥抱成长。

同学们,从高中到大学,不仅仅是学习环境的变化、身份角色的变化,本质上更是一场“思维的变革”。

一要廓清对“大学学习”的认知。近年来,我校一大批学生积极参与老师的科研项目,多个班级更是实现全员高质量就业。但我们也要清醒看到,每年仍有少数同学未摆脱高中的学习模式,上课依赖老师划重点,课后不愿主动查资料、做实验,最终出现学业预警甚至无法毕业。在这里,我想和大家说的是:大学的“轻松”是完成高考后拥有更多支配时间与精力的“轻松”,而非放任自流的懈怠;大学的“自由”是拥有更多自主选择的“自由”,而非逃避责任的借口。大学的学习是一种“主动探索的学习”,这里没有“标准答案”的束缚,“有价值的思考”以及“解决真问题的能力”比“卷面分数”更重要,“学会如何学习”永远比“记住多少知识”更关键。

二要廓清对“大学集体”的认知。大学从来都不是各自为战的“赛场”,而是彼此支撑的“成长域”,是汇聚多元个体的共同体。来自全国各地的你们,带着不同的地域文化、生活习惯与思维方式,每一次与他人的交流互动,都是你们了解未知、学会沟通、共同发展的机会。希望同学们能主动敞开胸怀,融入宿舍、班级、团队以及各类学生组织,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去遇见那些能与你同思考、共前行的同行者。今年,我们有17个宿舍全员考取硕士研究生,被评为“考研优秀宿舍”。这些靠的都是“一人有难题、大家来帮忙”的集体智慧与力量。

三要廓清对“青春姿态”的认知。青春是人生最亮丽的色彩。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青春最亮丽的“姿态”在于“想折腾”“能折腾”和“善折腾”。那么,如何才能“折腾”好?我想关键是在于“动起来”“忙起来”,别让“躺平”偷走你的大学时光,要让“行动”筑牢成长的根基。希望同学们走出“舒适区”,跟着老师下企业、跑车间、做项目、搞调研、改方案、调参数,在“折腾”中找到并绽放自己最理想、最亮丽的“青春姿态”。

第三个“弄清楚”,是要“理清规划”,在惜时践行中积蓄力量。

大学四年总给人“来日方长”的错觉,可真要算一笔“时间账”,便会懂得它的珍贵:1400多个日夜、33600多个小时里,扣除寒暑假与节假日,能真正沉下心学习成长的时间,其实只有六成左右。如何让这段有限的时光产生“越积累越有价值”的叠加效应,需要同学们做好规划、珍惜时光、集聚力量。

一是要确定方向,科学规划大学生涯。就像赶路需要先定方向,没有目标的大学时光,很容易在“随波逐流”中消耗。与其等到大三、大四才慌着“找方向”,不如从现在起就多问问自己:未来想在专业领域走得更深去考研,还是想用技术解决实际问题早就业?理清大目标后,再拆分成阶段性的小目标。每一步都朝着清晰的方向走,才能在大学更有“朝气”。

二是要筑牢根基,深度积累专业知识。专业知识是同学们在未来能够更好地对接实际、解决问题、立足社会的基础。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听好每一堂课,做好每一次笔记,操作好每一项实验,撰写好每一份报告;不要局限于书本知识,而要广泛涉猎跨领域知识。扎牢专业根基,才能在大学更有“底气”。

最后是要补齐短板,全面提升综合素质。当前的职场需要的不只是“懂专业”的人才,还需要“会做事、善合作”的同事,对接工作要表达清晰,团队项目需协作默契,遇到问题能灵活应变。我们目前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而大学给我们提供了弥补这些不足的舞台。提增这些隐形的“软实力”需要同学们多上台分享、多组队合作、多运动锻炼、多接触外部世界。促进身心全面发展,才能在大学更有“心气”。

有个数学公式很能说明问题,请大家务必记住:(1.01)365≈37.8,而(0.99)365 ≈0.03。每天多一分对规划的思考,多一分对专业的钻研,多一分对能力的打磨,看似微小的改变,四年后会让你与当初的自己拉开巨大差距;可若是每天偷懒一点、敷衍一点,看似不起眼的懈怠,最终也会让机会悄悄溜走。希望同学们在理清规划中踩准节奏,在踏实行动中收获成长。

第四个“弄清楚”,是要“认清自我”,在笃行实干中成就精彩。

“认清自我”是在不断摸索与沉淀中透视自我、定位自我的认知过程。初入校园,“兴奋”与“好奇”会在一段时间伴随着大家,但“迷茫”与“焦虑”一定会奔袭而来。这是一种正常的心理调适过程,每个人的成长都有自己的“时区”,有的擅长学术钻研,有的喜好实践操作,有的热衷组织协调,节奏不同,赛道很多,却各有生长的独特力量。但请记住,作为扎根地方、服务产业的应用型大学的优等生,“懂实践、能创新”是你们最鲜明的底色,也是大家未来立足社会的核心竞争力。

同时,在“认清自我”的过程中,需要大家在“个人成长”中锤炼品格,在“集体互动”中涵养胸怀,通过“我能做什么”和“我该如何融入”的追问,让自我认知更精准、更深刻。在个人成长中,独立与坚韧是“认清自我”的根基,这意味着在生活中要学会自主,打理日常琐事、规划开支用度,摆脱对他人的依赖,在掌控生活的过程中看清自己的能力边界;也意味着在学习中学会反思、合理质疑,在主动求知中发现自己的兴趣与潜力。

更重要的是面对挫折时的坚韧态度——哪怕经历多次失败,也能沉下心复盘总结,把失败的教训变成重新来过的勇气与智慧。放到更广阔的集体层面,包容与谦逊则是自我成长的养分,也是“认清自我”的重要补充。学会倾听他人想法、尊重不同观点,不仅能收获并肩奋斗的真挚友谊,更能在与同伴交流对话中拓宽自身格局,帮助同学们在未来走得更稳、行得更远。

千川汇海阔,风正好扬帆。在美丽的常州工学院校园,每一栋楼宇,每一池湖水,每一抹新绿,每一束秋光,都在默默诉说“平凡人也能靠奋斗出彩”的常工故事。衷心祝愿同学们在即将开启的大学学习和生活中,坚定报国之志,练就过硬本领,勇担时代重任,在不断地学习和实践中成长为大有可为的新时代青年大学生。我相信,你们一定可以走出无愧自我、照亮他人、幸福明朗的人生道路!

谢谢大家!

(文章来源:学习强国江苏学习平台2025年9月8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