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学习强国”江苏学习平台、新江苏客户端·中国江苏网联合江苏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特别策划“我为群众办实事——扶困助学在行动”系列活动。诚邀全省各设区市、中小学、省属中职学校、高校等,讲述为困难学生办实事解难题的好故事,进一步促进“学党史、悟思想”入脑入心,推进“办实事、开新局”落地落实。
常州工学院化工与材料学院学工办主任兼团委书记、20级应化班班主任李博是一名“90后”。工作的五年时间里,她用爱心浇灌学生,担任25个班级1000余名学生的辅导员;两年的资助育人工作中,她用真情慰藉学生,与他们风雨同行,为104名学生送去温暖,助力10余名学生成功“脱困”和20余名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李老师身上有光、眼中有爱、心里有学生。”学生们不约而同点赞她。
用心经营 用爱温暖
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每念及于此,李博感到肩上的责任越来越重大。
“一定要用心去读每个学生,用爱去关注每个学生,为他们带去希望和温暖。”李博这么说,更是这么做的。
一接手资助工作,她就翻阅了全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档案,全面了解学生情况,再通过不断地倾听、理解与共情,分类整理出不同困难类型、不同困难等级的学生名单。她时刻把困难学生的需求放在心上,记在本上,落实在行动上,将资助与育人有机结合。她坚持每周至少走访一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宿舍,每天至少与一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谈心谈话,宣讲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学校资助政策成为了她经常性、持续性的工作,组织开过几十场诚信教育主题班会、十余场国家资助政策宣讲会,覆盖学生500余人。
在一次学生干部大会上,无意中看到小十(化名)同学穿了一件冬天的脏旧外套,李博心疼不已。当天,她就向别的学生了解情况,得知该生父母已年老,身体状况欠佳且常年吃药,家中还有一个姐姐,全家仅靠农活维持生计。李博为他提供专门帮扶:经常将一些生活日用品送到宿舍;在迎新晚会、团学代会等重大学生活动中着重锻炼他的组织协调能力,帮助他快速成长。小十严于律己、积极上进,他先后当选院学生会副主席、校学生会副主席,获评“常州市优秀共青团员”“常州工学院青马工程培训班优秀学员”等称号。
初心相续 接力赋能
资助育人工作中,李博秉承“让学生对自己有信心、对未来有希望,同时用自己的行动照亮别人的前行之路”的初心,踏实笃定做实做细每一件具体工作。在她的关爱和帮助下,不少学生更加发奋图强、全面发展,捷报频传。小木(化名)就是颇具代表性的一位。曾获江苏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暨“挑战杯”全国竞赛江苏省选拔赛决赛一等奖、常州市优秀共青团员,常州工学院优秀共产党员、“励志之星”。
光环并非天生自带,需要磨砺。
小木来自苏北一个农民家庭,父母亲不识字,仅有的十几亩地是全家所有的经济来源。李博初到学院时,小木刚好在办公室值班。她注意到小木的上衣已完全褪色,鞋面磨损,而且精神状态也十分不好。细细询问后,她才知道小木因为家庭经济困难经常外出兼职,而且还有被骗的经历。她立即第一时间联系学校相关部门,为小木争取勤工助学机会,和学院老师商量安排他进实验室勤工助学、参与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和老师的科研项目。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李博的持续关注与帮扶下,小木的精神状态很快调整,性格也开朗起来。由于他积极追求进步,加上成绩优异、实践成果丰富,最终顺利入党并考取硕士研究生。“感谢生活的磨难,感谢大学时光里遇见了李老师,今后将以更加优异的成绩回馈李老师对我的帮助。”小木充满感激地说。
以行动唤醒行动。在李博的示范带动下,很多学生自觉接力,集结回报社会的正能量。小十同学毕业之时毅然选择参加西部计划,目前服务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图木舒克市基层单位。他深情地说:“真诚感谢国家和学校的政策帮扶,以及李老师的特别关照和培养,使我顺利完成学业、增长本领,并有能力回报社会,我将继续在志愿服务路上以实际行动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提升群众的幸福感、满足感和安全感。”
她是当学生深夜突发状况时,一接到电话,就奔向学生的那个人;她是当学生突发尿血时,不顾家中嗷嗷待哺的孩子,在医院安抚陪伴的那个人……李博用爱温暖着每一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伴随他们一同成长,让他们都能插上“天使的翅膀”,翱翔天际。她也相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学生们会把火种带到更广阔的天地,去照亮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