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5月28日至31日,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武汉大学指导、中国高等教育培训中心主办、常州工学院承办的“新工科背景下一流专业建设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题研修班”顺利举办。来自全国多所高校的教学条线的领导、专业带头人、课程建设负责人、教学科研团队负责人及骨干教师参加研修。
作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常州工学院致力构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产学研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了10万余名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常州工学院院长汤正华在致辞中表示,常工院正全力推进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深度融合、专业标准与职业要求的深度融合、教学资源与产业资源的深度融合、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深度融合、教育机制与产业机制的深度融合,主动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建设,主动服务地方产业发展,希望通过旨在进一步提升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助推各兄弟院校开展校际协同、资源共享,实现共同进步和共同发展。
中国高等教育培训中心培训部主任刘好汉在致辞中表示,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加速演进,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广泛推动工程教育的创新和发展,高等教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他认为,高等工程教育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工科建设已成为高等工程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一流专业和一流课程建设已成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强大根基。
围绕“以新工科建设为引领的专业课程体系探索与改革”“一流本科专业设置调整与课程体系优化实践”“基于OBE理念的一流专业定位与建设标准、原则、目标及建设方式”“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实践”“一流本科专业申报与建设要点”“教师教学创新能力提升与一流课程建设”“一流本科专业与一流课程建设经验交流”等7个主题,本次研修班共举办了11场主题报告。
开幕式后,教育部高等学校工科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浙江大学机器人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陆国栋作首场报告。他在题为《一流课程建设的创新实践》的报告中,结合个人丰富的教育教学经历经验、履职情况等,具体交流了他对“创新”的理解,对概念、理念和观念内在逻辑的梳理,对专业、课程和教材的认识与思考,分享了他在考试方法改革、作业方法改革方面的具体举措及成效、课程教学成果奖获奖情况和新一轮成果奖谋划。
随后,教育部高等学校软件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秘书长、上海交通大学软件学院院长臧斌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常务理事、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南京大学陈道蓄教授先后作《依托工程教育认证,推进一流专业建设》《一流本科教学应该怎么样?》的主题报告。臧斌宇聚焦工程教育认证中的复杂工程问题,援引上海交大的现实案例,提出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之道在项目引导的学习,并从更新教学内容、课程目标到毕业要求指标点、教学目标达成度等维度作深入阐述。陈道蓄从自己想到的“一流专业与一流人才是什么关系”等五个问题切入,立足大家熟悉的鲜活事例,重点分享了“立德树人:产出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专业建设:目标如何实现”“建一流:什么是结果”“以学生为中心:如何看效果”“如果让我来考虑课程建设”等内容。
29日下午至30日上午,教育部高等学校自动化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巴黎高科创新工程学院院长李少远讲授《以新工科建设为引领的“人工智能”专业课程体系探索与改革》,常州工学院教务处处长、国家级一流课程负责人邹一琴教授讲授《地方高校一流专业和一流课程的向度选择》,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南京大学本科生院常务副院长徐骏所作的《双一流背景下的优质课程与专业建设》等8场主题报告干活满满。专家紧扣研修主题,结合自身或所在单位的探索与实践,作具体情况介绍和经验分享,内容丰富、深入浅出。
30日下午,全体学员参观了常州工学院智能制造、电机两个省级重点产业学院建设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3个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相关实验室,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汽车工程学院等产教融合基地。
通讯员 周绍萍
编辑: 唐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