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立的关键时刻,大学生的劳动素养影响着他们对未来职业、岗位和人生道路的选择,以及他们人生价值的实现。
昨天(4月22日)下午,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江苏省高校教材管理工作委员会在南京召开江苏省高等院校劳动教育课程建设与教学研讨会,江苏145所本科、高职院校的372位代表积极探索劳动教育的“江苏模式”。
为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江苏各高校因地制宜开展劳动教育。常州工学院将劳动教育实践与思政教育、专业教育有机融合,通过“万人进千企”活动构建劳动实践教学新体系,通过“百‘练’成钢”教育打造劳动教育新课堂,要求学生大学四年全程进实验室、企业、社区等从事智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在劳动中促成长,在实践中育新人。
“我们通过嵌入式人才培养,在企业必须有一年的经历,才能拿到相关的课程学分。目前我们学校大概有300多家企业建立了深度的联系,还建立了产业融合基地。”常州工学院副院长张兵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