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我国进入“十四五”时期。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关系到未来五年教育改革和发展大局,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国家现代化全局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加快教育现代化,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我市各级各类学校启航“十四五”。如何在开局之年迈好第一步,见到新气象,记者采访了多所学校的负责人。
常州工学院:
扎根地方作贡献,谱写应用型人才培养新篇章
常州工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汤正华认为,“十四五”时期,常州“国际化智造名城、长三角中轴枢纽”的城市定位、常州产业转型升级、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创建等都必须依赖相应的人才、科技和智力支撑,为常州工学院事业发展和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了良好空间和机遇。
汤正华表示,“十四五”期间,常州工学院将大力传承和弘扬“勇争一流、耻为二手”的常州精神,围绕“五大明星城”建设,充分发挥地方高校“人才库”和“智囊团”作用,为赋能常州科技创新和城市能级提升作出应有的贡献。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瞄准一流应用技术大学目标,坚持立德树人,推动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走在全省同类院校前列,集聚一大批高层次人才,整体提高学科建设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重点建设机械工程、电气工程和材料工程三大学科,促进师范教育向更高水平发展,促进学科专业布局更加合理、办学特色更趋鲜明、办学资源更加丰富,学校具备授予硕士学位资格。
未来五年,常州工学院将继续坚持“在服务常州中获取资源,在扎根常州中打造特色,在贡献常州中提升能力”的办学方略,推动大学与城市共生发展,进一步提升学科建设与产业发展的契合度、人才培养对地方产业的支撑度、科技创新对常州产业的贡献度,努力创建一流应用技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