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 常州日报 | 党建引领网格化解决基层社会治理难题的常州经验
发布者:新闻中心发布时间:2020-11-05浏览次数:2143
|
|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把加强基层党建、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作为贯穿社会治理的一条红线。多年来,常州市将党建工作与网格化基层治理无缝衔接,提升基层治理有效性的同时,基层党建工作的高质量也在市域社会治理效能中彰显。常州市推进党建引领网格化解决基层社会治理难题,关键在于“贯穿”“保障”“引领”。 过程、阵地、元素的贯穿 基层党建贯穿市域社会治理的全过程,重心下移,形成一条“纽带”,推动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的有机融合。基层治理把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贯彻到基层,是将党的领导和执政为民的理念融入到基层治理的全过程。“小事一格解决,大事全网联动”。天宁区通过构建“街道党工委—社区大党委—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五级管理体系来优化基层党建的组织框架。经开区采用新建、撤并等方式调整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将党支部下沉一级建到村(社区)综合网格这个服务治理的“最后一百米”,设立295个网格党支部,确保村(社区)党员全部融入其中,实现党的领导贯穿到最基层、扎根在群众中。武进区探索形成了坚持党建引领、以为民服务为核心,涵盖社会治安、公共安全、城市管理、环境卫生、民生服务、综合执法、政务代办、综合管理八大类事项的治理新格局,协调好基层社会治理“条块”关系的耦合,在区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上取得新突破。 机制、资源、队伍的保障 基层党建为市域社会治理提供政治保障和资源保障,搭起一座“桥梁”,实现政党、政府、市场、社会和公众等多元主体的力量聚合、彼此支撑、相互赋能。党建引领是推进基层各项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近年来,常州市大力实施党员教育“3211工程”,抓好党性教育基地、党员教育实境课堂、党支部书记工作室三大载体建设,结合农村、城市工作特点,用身边资源教育党员干部,引领群众自觉听党话、跟党走。完善“一纵三横”工作机制,把各方面力量和资源整合起来。“一纵”指的是市、县区、街道、社区,从纵向上加强领导;“三横”指的是街道、社区、居民小区党组织与辖区单位和其他组织进行整合,形成上下左右相互关联的组织网络。钟楼区梧桐苑社区党委书记牵头,联合社区居委会、物管委等单位共同打造“AI+社区”平台,发挥网格资源配置作用,进行“一车、一电、一火、一河、一摊位”集中整治行动,打造“规范化、节能化、人性化、标准化、智能化”的“AI+”管理模式。新北区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书记,构建“项目+基地+课堂”能力培训体系,探索“两新”组织党组织书记考评机制。金坛区构建责任、服务、保障三大体系,打造共驻共联、多维支撑、共建共享的发展共同体。 体系、行动、价值的引领 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党组织体系的覆盖式嵌入既保证了各项工作方向的正确性,也形成服务群众的“加油站”。近年来,常州在全市高标准建设“龙城先锋”阵地群,扎实推进市、辖市(区)、镇(街道)、村(社区)四级党群服务中心建设,建设了一批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党建示范基地。常州市委提出乡村振兴“1+8+3”的工作框架体系,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实施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五大行动,实现“组织提质”“三支队伍”“党群服务”“先锋阵地”和“党建元素”的全面引领,形成“上面千条线,下面一张网”的新局面。在2020年疫情防控中,常州市充分发挥党建引领网格化基层治理优势,突出“全、细、专、精”工作要求,党组织书记带头领衔,采取“网格员+网格家庭医生+网格民警+网格城管+小区物业+楼道长”的“六合一”模式开展分片包干式防控,开展 “地毯式”排查和“立体式”宣传,切实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的工作优势。溧阳市为了让社区群众“有话跟我说,有事找我办,有难找我帮”,社区将网格长、网格管理员的联系方式、包干区域等信息制作成“民情联系卡”,发放到每家每户,为居民提供高效服务。 常州市党建研究中心、常州工学院党委宣传部 王萍霞 20201105B02_pdf.pdf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