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 常州日报 | 常州航空教育的开拓者——专访常州首批“龙城十佳教授”、航空与机械工程学院/飞行学院院长郭魂

发布者:新闻中心发布时间:2020-10-29浏览次数:4617

20201029B02_pdf.pdf

日前,常州工学院航空与机械工程学院/飞行学院院长郭魂被评为常州首批“龙城十佳教授”。

开风气之先。郭魂负责创办了飞行技术、飞行器制造工程和交通运输三个专业,有力填补了江苏省地方高校航空类人才培养的空白和常州航空教育的空白,使常州成为全国18个具有民用航空飞行员培养资质的城市之一。看中常州航空产业链的配套和航空人才对产业发展的支撑,中国商飞与常州展开相关合作。

作为常州航空教育的开拓者,郭魂让学院在航空和机械交叉集成的“一体两翼”体系下插上发展的翅膀,同时推动了常州新的名片建设。“我希望把学校、常州打造成国家大飞机产业链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郭魂说。

坚心科研阵线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专业学士学位、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硕士学位、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博士学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四年、中航特种飞行器研究所工作一年……丰富的个人学习经历、研究背景,使郭魂的思路开阔而实在。

“喜欢折腾”,这是郭魂对自我的评价。通过产教融合提升科研力,反过来促进教学和学科建设等工作,这是他坚守科研阵线的“执念”。

刚入校,他就负责组建了智能制造装备及其控制技术团队。作为团队负责人,他注重团队的建设和力量强化——总体规划团队建设目标,一张蓝图绘到底,解决到底要“做什么”的问题。同时,以成果为导向进行考核,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相结合,解决“怎么做”的问题。细分任务,结合目标任务定期开展总结、分享、交流活动,谈问题、找解决办法。

2015年,郭魂所带领的智能制造装备及其控制技术团队正式挂牌,并于2017年顺利通过校内结项。团队与国内外高校、大中小企业开展多项合作,取得丰硕成果: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863计划和星火计划、国防预研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等20余项,企业委托科研项目10多项。科研成果多次获评全国商业和江苏省科技成果奖,40余篇论文在国际SCI/EI源刊、全国核心期刊和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多项科研成果和发明专利得到转化,为合作企业带来了数十亿的经济效益,获得多项政府奖励。

坚定智造之路

十余年服务企业行业的经历和积累,使郭魂对常州本土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了然于心。他指出,当前,常州已基本具备智能制造纵深推进的基础和条件。“常州市制造业数量占比高达85%,中小企业占比超过70%,行业细分明显,企业产品制造碎片化发展趋势显著,企业对智能制造需求迫切。”为此,他创造性提出“全链+碎片”智造体系,意在把每个企业放在全链上布局,帮助企业找准发展方向,规范企业之间的竞争。他认为,“全链+碎片”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应该成为常州企业满足新时代发展需要的重要着力点,从而走出一条常州“五大明星城”之工业智造明星城建设的蝶变之路。

他还在学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等过程中积极推进产教融合教育,引企入校。融合地方政府资源和政策,校企双方共同探讨制定相关课程,切实解决老师教什么的问题,提高老师服务企业、服务国家重大需求的能力,以及学生的竞争力;建立产业学院,由专门教师设计并讲授产教融合课程,同时将课程思政、生涯规划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让学生可以不出校门,从大一开始就能接受到关于专业伦理、专业价值、专业成长等教育,接受准企业化的实习实训,从而保持对技术的专注度、对企业的忠诚度,有效破解了人才培养难题,也促进了学科专业建设。在他的带领下,学院一批专业成为江苏省重点建设学科,拥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和省一流专业各1个,智能制造产业学院获批省智能制造重点产业学院建设点。

坚守育人本心

“只有在课堂上与学生互动交流,才能知道学生需要什么、缺乏什么,才能把行业最新的知识分享给学生,引导他们爱上专业、融入行业。”繁忙的行政事务之外,郭魂始终不忘一位教师的本心,坚守课堂这个育人主阵地,主讲《先进制造技术》《航空概论》2门课程。

以课堂设计为抓手,让学生参与项目研究。丰富的行业经验和坚实的科研基础,郭魂的课堂总是能给学生带来行业内最前沿的知识。学生们也在项目中大大提升了思考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2015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一班的学生曾组建10个团队申报武进区‘双十百千行动’创新创业项目,全部成功获批。当年学校的获批总数是13个。”郭魂喜慰地说。

自2016年飞行技术专业开设以来,学院为地方服务的空间和能力不断拓展,与行业的粘连度更强。截至目前,已为新誉集团培养维修人才15名、运营管理人才10人。与新华航空展开合作,为其提供员工培训、技能升级等服务。

追梦的脚步没有停歇。说到下一阶段的努力方向和目标,郭魂敦本务实、格局高远:做好航空专业所有基础性建设工作,形成良性发展机制,以期占领航空领域的一席之地;在机械类专业方面,建成国家一流本科专业。此外,在航空、机械等领域培育更多高质量高水平的科研项目和成果,争取跻身省内同类高校领先地位。“同时希望进一步扎实做好智能制造装备及其控制技术团队建设工作,使每个成员获得成长提升。”

周绍萍 尤佳